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无严重并发症者,包括严格卧硬板床6-8周及卧床后戴腰部支具逐渐下地;手术用于伴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相关情况,年轻和老年患者有不同特点)和微创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风险且术后需抗骨质疏松治疗)。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适用,尤其是老年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例如,椎体压缩程度小于1/3的稳定性骨折常可选择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在此期间应避免过早下床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加重。卧床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长期卧床需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腰部支具固定:在卧床一段时间后,可佩戴腰部支具逐渐下地活动,支具能起到稳定腰椎、限制脊柱活动的作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支具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定制,佩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如是否出现皮肤压迫等问题。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椎体压缩超过1/3、脊柱不稳定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例如,骨折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或多节段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固定,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该手术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年轻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好,但需注意内固定物的远期影响,如可能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
微创治疗: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增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有骨水泥渗漏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需注意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预防其他椎体再次发生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