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抗病毒药物和中成药的应用。对症治疗药物中减充血剂使用不超7天,特殊人群需谨慎;抗组胺药用于过敏诱发的急性鼻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病毒感染早期可考虑用抗病毒药物,注意禁忌。部分清热解毒中成药可辅助治疗,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均需特殊谨慎。
一、对症治疗药物
1.减充血剂:可缓解鼻塞症状,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等,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因为这类人群鼻腔黏膜较脆弱,长期或不当使用减充血剂可能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2.抗组胺药:如果急性鼻炎是由过敏因素诱发,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能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但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格外注意,因为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
二、抗病毒药物
1.早期使用:若明确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在发病早期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注意利巴韦林对胎儿有致畸性,孕妇禁用,对于儿童用药也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禁忌规定,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三、中成药
1.清热解毒类:部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也可用于急性鼻炎的辅助治疗,如银翘解毒片等。但在使用中成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使用中成药前需咨询医生,因为不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服用含糖的中成药需谨慎。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急性鼻炎用药需更加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和药物,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始试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患有急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慎重,应在医生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