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是什么意思
中耳乳突炎是中耳黏膜及乳突气房黏膜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因素和局部因素,急性表现为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耳痛加剧等,慢性由急性迁延而来有耳流脓等,诊断靠耳部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用抗生素等,慢性有手术指征时手术,预防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保持耳部清洁。
一、病因方面
感染因素: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进而波及乳突气房引发炎症。例如,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直,更容易通过咽鼓管途径发生感染,从而增加中耳乳突炎的发病风险。
局部因素:如鼓膜穿孔,外界细菌可直接通过穿孔处进入中耳,进而累及乳突。另外,腺样体肥大等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也会使中耳内易形成负压,引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方面
急性中耳乳突炎:多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表现为耳痛加剧,可放射至头部,听力下降,耳流脓增多且不易擤尽,全身症状较明显,如发热、畏寒、乏力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往往更为突出,可能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表现。
慢性中耳乳突炎:多由急性中耳乳突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主要症状为耳流脓,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脓液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可伴有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等症状。
三、诊断方面
耳部检查:通过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穿孔,乳突部皮肤可有红肿,乳突区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CT检查可清晰显示乳突气房的形态、是否有炎症改变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病变范围。
四、治疗方面
急性中耳乳突炎:早期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需保持外耳道引流通畅,如及时清理外耳道脓液等。
慢性中耳乳突炎:若有手术指征,如乳突气房破坏严重等情况,可考虑行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
五、预防方面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儿童应注意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保持耳部清洁:游泳、洗头等导致外耳道进水后应及时擦干。擤鼻时应注意方法,避免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