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褥疮是什么病
老年褥疮即压力性损伤,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等致溃烂坏死,发病机制与受压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骨隆突处,分多阶段表现,受年龄、活动、营养、失禁等因素影响,需通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使用辅助器具等来预防与护理。
发病机制:主要是身体局部组织受到持续性垂直压力,或者摩擦力、剪切力等因素作用,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组织损伤。例如,老年人长期卧床,身体某一部位与床面等接触部位持续受压,就容易发生褥疮。
好发部位:多发生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部、髋部、肘部等。因为这些部位骨骼突出于体表,皮肤较薄,缺乏肌肉脂肪组织的保护,容易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循环。
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不同阶段。Ⅰ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Ⅱ期为部分皮层缺损,表现为浅表皮损,基底粉红,无坏死组织;Ⅲ期是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是骨骼、肌腱未外露;Ⅳ期为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等。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变薄、松弛,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抵御外力损伤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褥疮。
活动能力:老年人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增加了褥疮发生风险。
营养状况: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的修复和抵抗力,容易引发褥疮。例如,蛋白质缺乏会使皮肤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失禁情况:老年人若存在大小便失禁,皮肤长期受到尿液、粪便等刺激,会变得潮湿,容易损伤,进而增加褥疮发生几率。
预防与护理:
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缩短翻身间隔时间,避免身体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老年人清洁皮肤,尤其是容易出汗、大小便失禁的部位,清洁后可适当使用皮肤保护剂,保持皮肤干燥。
改善营养状况:给予老年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必要时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态,增强皮肤及组织的修复能力。
使用辅助器具: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坐垫等辅助器具,减轻身体局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