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腔鼻窦慢性感染、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诊断主要依靠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饮食注意、定期复查等。
1.变态反应:鼻息肉组织中含有高水平的组胺、白三烯等介质,提示局部存在变态反应。
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鼻腔鼻窦慢性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能导致鼻黏膜炎症,进而促使鼻息肉形成。
4.阿司匹林耐受不良: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患者中鼻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提示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
5.其他因素:遗传因素、纤毛功能障碍、鼻部解剖结构异常等也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
鼻息肉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如果息肉较大,还可能导致面部胀痛、听力下降等症状。鼻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口服抗组胺药等。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息肉较大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3.综合治疗:对于多发性或复发性鼻息肉,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定期随访等。
鼻息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
2.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
3.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用力擤鼻、挖鼻。
4.饮食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5.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和保健,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