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孕妇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激素变化、体重、遗传、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胎盘分泌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使孕期女性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血糖升高;体重增长过多过快、孕前BMI过高会增加患病风险;家族有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发病概率高;高龄孕妇身体机能衰退等易血糖异常;孕期活动少、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等不合理生活方式也易引发。
一、激素变化因素
孕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胎盘会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会降低母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减弱,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一般来说,随着孕周的增加,这种激素变化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更为明显。
二、体重因素
孕妇在孕期体重的增加是常见现象,但如果体重增长过多过快,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正常情况下,身体能够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但当体重超标时,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胰岛素的作用就会相对不足,从而容易引发妊娠期糖尿病。通常认为,孕前体重指数(BMI)过高(BMI≥24)的孕妇,在孕期更易出现体重增长失控,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三、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孕妇的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那么其自身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比家族中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等,使得其在孕期更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的情况。
四、年龄因素
高龄孕妇(年龄≥35岁)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尤其是胰岛细胞的功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同时身体的代谢调节能力也会减弱,这些因素都使得高龄孕妇在孕期更易发生血糖异常,从而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五、生活方式因素
孕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因之一。例如,孕期活动量明显减少,长期处于静坐状态,会导致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进而影响血糖的代谢。另外,孕期如果摄入过多高糖、高脂的食物,会使身体摄入的糖分过多,超出了身体正常的代谢负荷,也容易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