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是常见性传播疾病,由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引起,性接触等为传播途径,男性有尿道刺痒等表现,女性症状较不典型,通过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且性伴侣同查同治,常用阿奇霉素等药物,孕妇、新生儿、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可通过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新生儿可能在分娩时通过感染的产道被传染。
二、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常见症状有尿道刺痒、灼痛,可伴有轻重不同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量少,为浆液性或脓性,部分患者晨起时可见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或痂膜封口。
女性患者:症状相对男性较不典型,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分泌物增多、尿急、尿频等,阴道可能出现分泌物异常、下腹不适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性接触史、症状出现的时间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多形核白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每高倍视野大于5个为阳性。
病原体检测:通过核酸扩增试验等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病原体,核酸扩增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四、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不当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新生儿: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后可能出现眼部感染等情况,若怀疑新生儿感染,需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影响新生儿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治疗时除了考虑药物的抗感染作用,还需关注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肾,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可能的用药方案,同时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
六、预防措施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殖器部位清洁。
性伴侣固定,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