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怎么治
儿童中耳炎包括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6个月-2岁轻至中度且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严重可观察等待,2岁以上中-重度等情况可考虑用抗生素;分泌性中耳炎无症状或轻微者可观察3个月,可药物治疗,积液未消等情况可手术;护理要点包括耳部清洁、体温监测、饮食清淡易消化、保证休息。
一、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的轻至中度急性中耳炎患儿,若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严重,可先观察等待,多数患儿可在2-3天内自行缓解。研究表明,约50%-70%的2岁以下急性中耳炎患儿不使用抗生素也能自愈。
2.抗生素治疗:对于2岁以上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6-23个月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出现持续耳痛6-24小时以上;体温≥39℃(口温)。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临床指南,避免滥用。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观察3个月,部分患儿中耳积液可自行吸收。研究发现,约30%-50%的6个月以内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耳积液可自然消退。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有助于减轻鼻咽部和咽鼓管黏膜的炎症水肿,促进咽鼓管通畅。但对于低龄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利弊。
3.手术治疗:如果观察3个月后中耳积液仍未消退、患儿存在听力下降、腺样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等情况,可考虑行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或腺样体切除术等。例如,对于腺样体肥大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切除术可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从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三、儿童中耳炎的护理要点
1.耳部护理: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对于急性中耳炎患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加重感染。
2.体温监测:密切监测患儿体温,若出现发热,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因为儿童中耳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合理降温措施有助于患儿舒适。
3.饮食注意: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
4.休息保障: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