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引起的鼻出血怎么治疗
鼻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局部药物止血等方式处理,若出血较多、频繁发作或伴全身症状需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可通过控制鼻炎症状、避免不良刺激等预防鼻出血。
一、局部压迫止血
1.操作方法: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使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安抚其情绪,避免患儿哭闹加重出血情况,且捏鼻力度要适中,既保证能有效止血又不至于对患儿造成过大伤害。
2.适用情况:适用于出血量较少的鼻炎引起的鼻出血,多数患者通过此方法可暂时止住出血。
二、局部药物止血
1.药物选择及作用:可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如麻黄碱滴鼻液等。麻黄碱能收缩鼻腔黏膜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但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麻黄碱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使用时更要严格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后果。
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按照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滴入鼻腔,避免滴入过深或过量。同时,要密切观察使用后的反应,如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三、就医处理
1.医院就诊指征:如果鼻出血较多,经自行局部压迫止血等处理后仍不能止住;或者鼻出血频繁发作;以及伴有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医院内的处理措施:医生可能会进行鼻内镜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然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局部电凝止血、填塞止血等。对于因鼻炎导致鼻出血的患者,医生还会针对鼻炎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鼻炎症状,减少鼻出血的复发。对于儿童患者,医生在处理时会更加轻柔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
四、预防措施
1.控制鼻炎症状:积极治疗鼻炎,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药物,如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降低鼻出血的发生风险。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2.避免不良刺激: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在干燥季节,可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儿童挖鼻等危险行为。同时,要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减少鼻炎的发生几率,从而间接预防鼻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