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是什么病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好发于男性婴幼儿,病因与特定生活方式关联不明,部分患儿可能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临床表现为腹部可触及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肿块,还可有体重不增、食欲不振、贫血、黄疸等全身表现;诊断依靠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甲胎蛋白检测;治疗包括手术、化疗、肝移植;预后与肿瘤分期、手术切除彻底性、患儿年龄等有关,婴幼儿治疗需特别关注身体状况及生长发育情况
一、发病情况
年龄因素:好发于婴幼儿,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
生活方式相关:目前确切的发病与特定生活方式关联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等因素有关。
病史相关: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家族遗传易感性相关病史,但总体遗传因素导致发病的比例相对较低。
二、临床表现
腹部表现:腹部可触及肿块,通常是家长发现患儿腹部有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而来就诊。
全身表现:可能出现体重不增、食欲不振、贫血、黄疸等表现,黄疸是因为肿瘤可能压迫胆管或破坏肝细胞影响胆红素代谢所致。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显示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期。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对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检测甲胎蛋白(AFP),肝母细胞瘤患儿血清AFP通常会显著升高,这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四、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对于早期局限的肿瘤,通过手术有治愈的可能。
化疗: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化疗用于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肝移植:对于部分无法完整切除或复发的晚期患儿,肝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五、预后情况
影响预后的因素:肿瘤的分期、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患儿的年龄等均会影响预后。早期诊断、完整切除肿瘤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
特殊人群提示:婴幼儿患儿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支持、器官功能保护等,要根据患儿的具体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健康和预后,同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疾病本身及治疗可能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