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色素痣
黑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按痣细胞在皮肤内位置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按外观形态分为斑痣、丘疹样痣、乳头瘤样痣;其发生与遗传、紫外线照射、胚胎发育等因素有关;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楚、形状规则的色素性损害,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会恶变,若出现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及症状改变等应警惕恶变,儿童和有家族黑色素瘤遗传倾向人群需密切关注。
一、分类
1.按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分类
交界痣:痣细胞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疹、丘疹,一般直径小于1厘米,颜色可呈棕色、黑色或肤色等。
皮内痣:痣细胞位于真皮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痣,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有蒂或无蒂,颜色为正常肤色、棕色或黑色等,直径一般数毫米至数厘米。
混合痣:痣细胞同时存在于表皮和真皮内。外观类似交界痣,但可能更隆起,有时有毛发穿出。
2.按外观形态分类
斑痣:为平坦的色素斑。
丘疹样痣:呈丘疹状。
乳头瘤样痣:呈乳头瘤样外观。
二、病因
黑色素痣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伴有特定类型和数量较多的黑色素痣。此外,紫外线照射也是一个相关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增加黑色素痣发生的风险。胚胎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细胞的异常聚集等也可能导致黑色素痣的形成。
三、临床表现
大多数黑色素痣表现为边界清楚、形状规则的色素性损害,颜色可从浅褐色到深黑色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如果受到摩擦、搔抓等刺激时,可能会出现瘙痒、疼痛等表现。部分痣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形态、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四、恶变倾向及预警信号
虽然大多数黑色素痣是良性的,但少数可能发生恶变。如果黑色素痣出现以下变化,应警惕恶变可能:
1.大小改变:直径迅速增大,超过6毫米。
2.形状改变:原本规则的形状变得不规则,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3.颜色改变:颜色不均匀,出现多种颜色混合,如黑色中出现红色、白色等。
4.症状改变:出现瘙痒、疼痛、破溃、出血等症状。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且可能更易受到外界刺激,家长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儿童身上的黑色素痣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而对于有较多黑色素痣的人群,尤其是有家族黑色素瘤遗传倾向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恶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