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远端骨折怎么治疗
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骨折,经皮穿针外固定用于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用于骨折严重移位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相应因素,术后也有不同的康复及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对于大多数稳定性尺桡骨远端骨折,首先尝试手法复位。通过专业医生的操作,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关系。例如,对于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可采用牵引、屈伸等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不同年龄人群恢复情况有差异,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观察骨折端稳定情况。
生活方式方面,复位固定后需避免受伤肢体过早负重活动,防止骨折再移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高血压患者需稳定血压,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恢复。
2.经皮穿针外固定:
对于一些不稳定的尺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经皮穿针外固定。通过在骨折端穿入克氏针等进行固定,相对创伤较小。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在年龄方面,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经皮穿针外固定时要考虑对骨骺的影响,尽量选择对骨骺损伤小的操作方法;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时,要注意克氏针固定的牢固性,必要时可能需要辅助其他固定措施。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
当骨折严重移位、不稳定,或手法复位失败时,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钢板、螺钉等。例如,对于粉碎性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后用钢板螺钉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和解剖结构。在不同性别中,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因骨质疏松等问题在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时需更谨慎评估。生活方式上,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影响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手术前后要注意心血管功能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手术应激等因素导致心血管意外。
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儿童患者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生长发育因素,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小的内固定方式,并且术后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和肢体生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