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和脚气有什么区别
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广义脚气包括足癣及其他原因致足部不适,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情况各有不同,足癣需抗真菌治疗,非真菌原因脚气针对相应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患足癣有不同需注意之处。
病因方面
足癣的病因明确是皮肤癣菌感染,常见的皮肤癣菌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足部多汗、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等情况容易诱发足癣。
而如果是广义的脚气,可能还存在其他非真菌感染因素导致足部不适,比如足部湿疹等也可能出现类似足癣的症状,但病因与足癣不同。
临床表现方面
足癣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
水疱鳞屑型:多发生在足跖、足缘部,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
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部,角质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可伴有疼痛。
浸渍糜烂型:好发于趾间,尤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表现为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渗液,常伴有恶臭。
广义的脚气如果是其他非真菌原因引起,临床表现则与足癣不同,例如足部湿疹可能有红斑、丘疹、渗出等多形性皮疹表现,且瘙痒程度、皮疹分布等可能有自身特点。
诊断方面
足癣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培养来诊断。真菌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种类。
对于非真菌原因导致的类似脚气症状的情况,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来鉴别,比如排除湿疹等疾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来明确病因。
治疗方面
足癣的治疗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对于严重的足癣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
对于非真菌原因引起的广义脚气,治疗则针对相应病因,例如足部湿疹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足癣时,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要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且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导致感染扩散;孕妇患足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老年人患足癣时,由于皮肤血液循环较差等因素,治疗过程可能相对缓慢,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促进足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