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高是肝炎吗会传染吗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多种因素可致其升高,而肝炎是肝脏炎症统称。病毒性肝炎具传染性,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传播途径各异;非病毒性肝炎不具传染性,如药物性、自身免疫性、酒精性肝炎等
一、转氨酶高是否是肝炎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临床上常用的转氨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转氨酶高不一定就是肝炎,多种因素可引起转氨酶升高。例如: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近期食用油腻食物、饮酒、熬夜等都可能导致转氨酶暂时升高。一般去除相关诱因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研究表明,健康人剧烈运动后ALT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数倍,休息后多能逐渐下降。
药物性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红霉素等)、抗结核药(异烟肼等)、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等)等可能损伤肝细胞,引起转氨酶升高。有研究显示,约5%-10%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是由药物导致转氨酶升高。
其他疾病因素:胆囊炎、心肌梗死、骨骼肌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转氨酶轻度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12小时AST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
而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其中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而非病毒性肝炎一般不具有传染性。所以转氨酶高只是一个指标异常,不能单纯判定为肝炎,但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转氨酶高则属于肝炎范畴。
二、转氨酶高相关肝炎是否传染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可引起感染。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相对较高,在集体生活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母亲分娩时传给婴儿)、性传播。成年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多数可清除病毒,但儿童感染后易慢性化。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等。感染后也易慢性化,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丁型肝炎: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人体,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非病毒性肝炎不具有传染性:如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是由药物、自身免疫反应、酒精等非病毒因素引起,不具备传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