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表现
肝性脑病是由急、慢性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按阶段分为前驱期(有轻度性格行为改变等,小儿有特殊表现)、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等,小儿需专业测试辅助)、昏睡期(处于昏睡可唤醒,小儿运动协调下降)、昏迷期(完全昏迷,小儿需维生征稳和基础护理),表现因病情等因素不同,需综合多方面表现判断及依不同年龄特点采取措施。
一期(前驱期)
精神行为改变: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较为常见,例如患者可能变得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此阶段神经系统体征多不明显,可能仅有扑翼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但脑电图多数正常。在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中,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睡眠颠倒等情况,与成人表现有所不同,需要密切观察其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行为失常: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患者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棒摆图案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
神经系统体征: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可能在意识改变方面表现得更为隐匿,需要通过专业的神经心理测试来辅助判断。
三期(昏睡期)
昏睡:患者处于昏睡状态,但可以被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神经系统体征: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常呈阳性,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儿童患者在昏睡期可能会出现运动协调能力明显下降,比如无法稳定坐立等情况。
四期(昏迷期)
昏迷:患者完全昏迷,不能被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脑电图明显异常。儿童肝性脑病患者在昏迷期需要特别注意维持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体征的稳定,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肝性脑病的表现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肝病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临床诊断和评估中需要综合患者的多方面表现进行判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注意其特殊的临床表现特点,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