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如何形成的
慢性鼻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变应性因素(过敏性鼻炎发展而来)、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温度和湿度变化)、职业因素(长期接触职业性刺激物)等多种因素相关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可演变为慢性鼻炎。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鼻炎,若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治疗不恰当,病毒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从而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生风险。
2.细菌感染:鼻腔内的一些致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长期存在并引发感染,也会促使慢性鼻炎的形成。比如,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细菌感染蔓延至鼻腔,可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二、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和引流,使鼻腔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进而引发慢性鼻炎。这种解剖结构异常在青少年人群中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的发育不均衡有关。
2.鼻甲肥大:鼻甲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发生水肿、增生,导致鼻甲肥大,影响鼻腔正常功能,引发慢性鼻炎。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导致鼻甲肥大,进而发展为慢性鼻炎。
三、变应性因素
1.过敏性鼻炎发展而来: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若病情迁延不愈,就可能转变为慢性鼻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较为常见,比如对花粉、尘螨等过敏的人群,长期处于过敏状态易引发慢性鼻炎。
四、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雾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化学物质会刺激鼻腔黏膜,损伤鼻腔黏膜的纤毛功能等,导致鼻腔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引发慢性鼻炎。生活在重工业城市或长期处于污染工作环境中的人群,慢性鼻炎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2.温度和湿度变化:极端的温度变化和不适宜的湿度环境,如长期处于寒冷、干燥或炎热、潮湿的环境中,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鼻腔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几率。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容易引发慢性鼻炎。
五、职业因素
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性刺激物的人群,鼻腔黏膜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生风险。比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粉尘,建筑工人长期接触各种颗粒物等,都可能因鼻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而引发慢性鼻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