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发病主要原因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病主要与氨代谢紊乱(血氨生成过多、氨清除不足)、神经递质变化(GABA/BZ复合体学说、假性神经递质)、锰离子异常蓄积相关,不同人群发生风险和表现不同,护理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和减轻严重程度。
氨代谢紊乱:
血氨生成过多: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肠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同时,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可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例如,肝硬化患者常存在门脉高压,导致肠道淤血,细菌繁殖活跃,氨的产生增加;此外,患者若进食过多高蛋白饮食,也会使肠道产氨增多。
氨清除不足:正常情况下,肝脏将氨合成尿素进行解毒,但严重肝病时,肝脏的鸟氨酸循环受阻,尿素合成减少,导致氨清除不足。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细胞广泛受损,鸟氨酸循环相关的酶活性降低,使得氨的代谢能力大幅下降。
神经递质的变化:
γ-氨基丁酸/苯二氮?(GABA/BZ)复合体学说: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肝功能不全时,肠道细菌产生的GABA可通过通透性增加的血-脑屏障,与大脑突触后神经元的GABA受体结合,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诱发肝性脑病。例如,严重肝病患者血中GABA水平明显升高,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假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具有唤醒功能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当肝功能不全时,肠道细菌产生的某些胺类物质(如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传递效能很弱,被称为假性神经递质。它们可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使大脑发生异常抑制,导致肝性脑病。
锰离子的异常蓄积:肝脏对锰离子的清除功能障碍,可导致锰离子在基底节和大脑皮质等部位蓄积,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研究发现,肝性脑病患者脑内锰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锰离子蓄积与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密切相关。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人群,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肝脏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若合并有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肝脏负担加重,也可能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病风险;有长期酗酒史、患有病毒性肝炎等病史的人群,肝脏损伤基础更严重,发生肝性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在护理特殊人群时,需密切监测其意识状态、血氨等指标,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如避免患者进食过多高蛋白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等,以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和减轻其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