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的症状
自主神经低血糖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如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和神经缺糖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初期精神不集中等,严重时躁动、抽搐等,儿童有喂养困难等,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不同人群低血糖症状有特点,儿童有喂养困难等,老年人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多现神经缺糖症状,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同且有感知减退风险。
一、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这是由于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所致;出汗,尤其是冷汗,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增加;手抖,是交感神经兴奋使肌肉紧张度增加造成的;饥饿感明显,是因为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饥饿中枢引发的。例如,一项针对低血糖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发现,约80%的低血糖患者会出现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2.神经缺糖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初期可能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等。随着低血糖程度加重,可能出现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甚至抽搐、昏迷等情况。儿童低血糖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反应差等,这是因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对低血糖更为敏感,且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主要通过行为变化来体现神经缺糖症状。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以及可能合并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神经缺糖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比如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认知功能短暂异常,而不易察觉是低血糖引起。
二、不同人群低血糖症状的特点
1.儿童:儿童低血糖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因为低血糖会影响儿童的进食欲望和能力;新生儿低血糖可能表现为呼吸暂停、发绀等,这是由于低血糖影响了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功能,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血糖情况,因为新生儿低血糖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时自主神经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多表现为神经缺糖相关的症状,如意识障碍、跌倒等。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功能衰退,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不显著,而中枢神经系统对低血糖的耐受性也下降,且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低血糖时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情况,所以对于老年人要加强血糖监测,尤其是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警惕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可能与非糖尿病患者有所不同。一些长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快速下降时,即使血糖未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也可能出现明显的低血糖症状;而有些患者由于反复低血糖,可能出现低血糖感知减退,即对低血糖的症状感知不敏感,这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和危害,因为患者可能不能及时察觉低血糖而未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