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和表现
肝性脑病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行为改变等,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等为主,有明显神经体征等;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及并发症风险等,不同人群有相应特点需关注。
表现为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此期患者的应答尚准确,但有时吐字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多见于急性肝性脑病患者,如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直接进入昏迷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在性格和行为改变上表现得更为隐匿,需要密切观察其日常活动和情绪变化。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应注意监测其精神状态的细微变化,因为一期肝性脑病可能是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
二期(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图案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视为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会受到较大影响,需要专人护理以避免发生意外。对于患有慢性肝病的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需要特别关注其激素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影响。
三期(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存在或加重,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阳性。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锥体束征常呈阳性。此期患者的昏睡状态会严重影响其身体机能,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昏睡期的肝性脑病可能会加速病情恶化,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
四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此期患者完全依赖医护人员的救治和护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极高。对于儿童肝性脑病患者处于昏迷期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昏迷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需要采取积极的脑保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