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要怎么办
受伤后应及时就医评估,经初步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进行急性期处理,包括止血、消肿止痛,骨折复位要把握时机并选择合适方法,复位后需固定和后续护理,要避免鼻部再次受外力、保持鼻腔清洁、加强营养及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一、及时就医评估
1.初步检查:受伤后应尽快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首先通过视诊观察鼻骨外观是否有畸形、肿胀等情况,同时可能会进行触诊,了解鼻骨有无压痛、骨擦感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可能不准确,更需要仔细的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鼻骨骨折。例如,儿童鼻骨骨折可能外观表现不典型,但通过细致的触诊等检查仍可发现异常。
2.影像学检查:通常会进行鼻骨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鼻骨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的大致情况;对于骨折情况复杂或需要更清晰显示的患者,会进一步行鼻骨CT检查,能明确骨折的部位、骨折片移位等详细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儿童相对更应谨慎控制辐射剂量。
二、急性期处理
1.止血:如果有鼻出血情况,医生会进行相应的止血处理,如局部填塞等。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尤其是儿童患者,出血过多可能导致贫血等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2.消肿止痛:在受伤早期可进行局部冷敷,一般受伤后24-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三、骨折复位
1.复位时机:一般来说,鼻骨骨折应在受伤后7-10天内进行复位,此时局部肿胀开始消退但尚未完全机化。但如果患者伴有严重的鼻塞等情况,也可适当提前复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更要把握好复位时机,避免因延误导致复位困难或影响鼻骨正常发育。
2.复位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等。闭合复位是通过鼻腔插入复位器等器械将移位的鼻骨复位,这是常用的方法。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在复位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轻柔,减少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儿童患者,要更加小心谨慎。
四、固定与后续护理
1.固定:复位后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等固定措施,以维持鼻骨的复位位置。填塞物一般在1-2天后取出。对于儿童患者,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鼻腔填塞物的情况,防止其脱落等情况发生。
2.后续护理:复位后要注意避免鼻部再次受到外力撞击,尽量避免用力擤鼻等动作。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但要注意方法和力度。在饮食方面,要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支持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鼻部恢复情况,如是否有再次肿胀、畸形等情况,定期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