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是如何引起肝炎的
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后启动免疫识别,细胞免疫介导和体液免疫参与导致肝炎发生,病毒持续感染使肝脏维持慢性炎症状态,可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特殊人群如孕妇需关注相关影响
一、病毒入侵与免疫识别启动
乙肝病毒(HBV)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主要靶向肝细胞。HBV的包膜蛋白与肝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进入肝细胞内。一旦进入肝细胞,病毒的DNA会释放到细胞核内,并以病毒DNA为模板进行复制等一系列过程。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识别被HBV感染的肝细胞。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被HBV感染肝细胞处理后的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免疫损伤导致肝炎发生
1.细胞免疫介导的损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识别被HBV感染肝细胞表面的乙肝病毒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复合物后,会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直接杀伤被感染的肝细胞;同时,CTL还会分泌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等,进一步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损伤。在这个过程中,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免疫应答的强度和调控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导致免疫损伤的程度和表现有差异;而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其肝脏本身的储备和修复能力可能下降,乙肝病毒引起肝炎的过程中肝细胞损伤可能更严重。
2.体液免疫参与的损伤: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部分抗体可与血液循环中的乙肝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可能沉积在肝脏及其他组织器官中,激活补体系统,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性别因素在乙肝病毒引起肝炎的过程中,目前尚无明确的直接证据表明对肝炎发生机制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性别在肝脏代谢药物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间接可能影响对肝炎相关病理过程的应对。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的人群,其肝脏本身已受到酒精的损伤,此时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引起肝炎的过程可能会加速肝脏损伤的进程,因为酒精会影响肝细胞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加重免疫损伤的程度。
三、病毒持续感染与慢性炎症状态维持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不断产生新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同时持续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免疫应答处于持续激活状态,肝脏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环境中。肝细胞不断受到损伤和修复,久而久之会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疾病。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乙肝病毒引起肝炎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孕妇感染乙肝病毒时,需要特别关注病毒对自身肝脏的影响以及母婴传播的风险等,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尽量减少乙肝病毒对孕妇肝脏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