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和慢性咽炎区别
梅核气属中医病症,因情志不畅等致神经功能失调,有咽部异物感等表现,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治以疏肝理气等并调情志;慢性咽炎是咽部慢性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有多样持续症状,喉镜可见咽部病变,治需去除病因、局部对症及物理治疗等并注意生活方式。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梅核气:属中医病症范畴,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致,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基础,主要是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咽喉部异物感等症状。好发于情绪易波动、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职场人士,女性在月经前期、更年期等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时也易受影响。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长期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用嗓过度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梅核气: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似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情绪舒畅时症状可减轻,情志不舒时则加重,还可能伴有胸胁胀满、嗳气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慢性咽炎:症状相对较为多样且持续,主要有咽部不适感,如灼热感、痒感、干燥感、异物感等,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分泌物黏稠者常需用力咳出分泌物,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咽部疼痛等症状,症状可因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干燥等)、用嗓过度等因素加重。
三、检查方法
梅核气:进行喉镜等检查时,咽喉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主要通过中医四诊合参来诊断,如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结合情志表现等综合判断。
慢性咽炎:喉镜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咽后壁可有散在淋巴滤泡,或咽侧索肥厚等表现,通过喉镜等检查可明确咽部的炎症病变情况。
四、治疗原则
梅核气: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可根据具体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需注重患者情志的调节,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处于学习或工作压力较大阶段的人群,可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运动等方式来缓解情绪,改善症状;对于女性更年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激素水平相关的调理措施。
慢性咽炎:首先需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含片(如碘喉片)等缓解症状,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在生活方式方面,各类人群都应注意保持咽部湿润,避免过度用嗓,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必须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因为吸烟是导致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避免其接触二手烟,同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