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包括补液治疗,根据脱水程度定补液量与速度,血糖至13.9mmol/L左右改5%葡萄糖等;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静脉持续滴注并监测调整;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钾及其他电解质补充;去除感染等诱因;监测病情及防治脑水肿等并发症,儿童需特别关注相关情况。
一、补液治疗
1.补液量与速度: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决定补液量,一般先快后慢。开始时快速补充生理盐水,如成人在最初1-2小时可输入1000-2000ml,随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等调整补液速度和量。对于儿童,需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遵循快速补充累积损失量,然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的原则,起始快速补液以纠正循环和肾功能。年龄较小儿童补液速度需更谨慎,避免过快导致心衰等并发症。
2.补液种类: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改为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以防止低血糖。
二、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剂型与剂量: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如每小时给予0.1U/kg的胰岛素,可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剂量。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胰岛素剂量,严格遵循小剂量原则,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用药监测: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一般1-2小时监测一次,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平稳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等并发症。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
1.钾的补充:治疗前血钾水平可正常、降低或升高。若血钾低于3.5mmol/L,需先补充钾;血钾正常但尿量>40ml/h,也应及时补钾;血钾高于5.5mmol/L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补钾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儿童补钾更要谨慎,防止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对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影响。
2.其他电解质:根据患者血钠、血钙等电解质情况进行相应纠正,如低钠血症时需适当补充钠盐,但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加重脑水肿等并发症。
四、去除诱因
1.感染诱因:若存在感染,需积极寻找感染灶并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病原体可能不同,儿童感染多与病毒或常见细菌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药物对儿童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2.其他诱因:如停用降糖药物等,需及时纠正,避免诱因持续存在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复发或加重。
五、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1.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对于儿童,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因为儿童对脱水等情况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2.并发症防治:预防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脑水肿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脑水肿表现,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降低颅内压等。同时要注意防治肾衰竭等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