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颅底骨折的表现
颅底骨折分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各有不同表现,还伴随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新生儿及小婴儿表现不典型,幼儿及年长儿能表达部分不适,有脑脊液漏时要防颅内感染需密切观察。
一、颅底骨折的部位及相应表现
1.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患者可出现眼眶周围广泛瘀血斑,呈现“熊猫眼”征,还可能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嗅觉减退或丧失等情况。这是因为骨折累及筛板等结构,导致血液及脑脊液经鼻腔流出,同时眼眶周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瘀血斑。
2.颅中窝骨折:多累及颞骨岩部,患者可能出现耳后乳突区皮下瘀血斑,还会有脑脊液耳漏,即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面神经损伤相关表现,如面瘫等,这是由于骨折波及面神经管等结构所致。
3.颅后窝骨折:常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患者在乳突和枕下部可见皮下瘀血斑,有时可在咽后壁发现黏膜下瘀血。一般较少出现脑脊液漏,但可能会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表现,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是因为骨折影响到后组颅神经走行区域。
二、伴随症状表现
1.头痛:宝宝颅底骨折后多会出现头痛症状,这是由于骨折刺激周围组织及脑膜等结构引起,头痛程度可因骨折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受伤后较为明显,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2.恶心、呕吐: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可能与骨折导致颅内压轻度变化等因素有关,因为颅底骨折后可能会影响脑脊液的循环等,进而引起颅内压的轻微改变,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
3.意识障碍:如果骨折同时合并有颅脑其他严重损伤,如脑实质损伤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精神萎靡、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昏迷等情况,这与损伤累及脑功能区域有关。
三、不同年龄宝宝的表现特点
1.新生儿及小婴儿:由于宝宝年龄小,表述能力差,颅底骨折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的瘀血斑、脑脊液漏等情况外,还可能表现为拒食、烦躁不安、呼吸不规则等。因为新生儿和小婴儿的颅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骨折后的症状可能通过骨缝的代偿等有所缓冲,所以需要仔细观察其他伴随表现来综合判断。
2.幼儿及年长儿:相对来说能表达一些不适,可能会更明确表述头痛等部位,但总体表现仍需结合骨折具体部位及严重程度来综合判断,与成人相比,宝宝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病情变化可能也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四、特殊情况提示
如果宝宝有头部外伤史后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尤其是有脑脊液漏情况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颅内感染。因为脑脊液漏是颅腔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容易导致细菌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此时要保持宝宝头部抬高,避免用力擤鼻等动作,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一旦出现发热、精神差等情况要高度警惕颅内感染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