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与痔疮的区别
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多因细菌感染等引起,症状有肛门坠胀、排便痛等,检查靠指诊和肛门镜,多保守治疗;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肿大,分内痔、外痔等,症状有便血、脱出等,检查靠视诊、指诊和肛门镜,先保守治疗,严重者手术,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因
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引起,如粪便残渣、异物等堵塞肛窦,导致细菌滋生繁殖引发炎症。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不良排便习惯(如排便时间过长、便秘等)、长期腹泻等生活方式因素易增加发病风险,有肛肠手术史等病史者也更易罹患。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的疾病,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久坐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妊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等生活方式及疾病因素可诱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患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二、症状表现
肛窦炎:主要症状为肛门部坠胀感,排便时可因粪便刺激发炎的肛窦而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尾骨部,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少量黏液便,黏液多伴随粪便排出。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更易被忽视病情。
痔疮: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可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出血,还可出现内痔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可伴瘙痒,若发生血栓形成及炎症时,可伴有剧痛;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症状严重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如妊娠期女性痔疮可能因子宫压迫等因素加重。
三、检查方法
肛窦炎:医生肛门指诊时可触及发炎的肛窦,有压痛,还可通过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窦、肛门瓣充血、水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肛窦口流出。检查时需注意轻柔操作,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多痛苦,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耐心安抚。
痔疮:肛门视诊可观察到外痔的形态、大小等,肛门指诊可了解内痔的大小、质地等,肛门镜检查能清晰观察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有无出血等情况。检查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式,确保检查准确且患者舒适。
四、治疗原则
肛窦炎: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保持肛门清洁,可使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还可局部应用痔疮栓等药物消炎。对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温和的保守治疗方法。
痔疮:同样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变不良排便习惯等,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膏或栓剂等。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妊娠期女性痔疮治疗需谨慎,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尽量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