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什么
扁平足是一种以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为特征的足部畸形或功能障碍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劳损性、病理性),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儿童要注意足部发育等,成年要避免异常应力等,特殊病史人群需更关注足部健康。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一种以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为特征的足部畸形或功能障碍性疾病。
一、解剖结构基础
正常足的足弓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结构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维持,足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足底血管神经等重要功能。而扁平足时足弓的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导致足内侧纵弓低平或塌陷。
二、分类情况
1.先天性扁平足:多由于足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如足骨先天发育畸形等,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表现出相关症状,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家族中有扁平足病史的儿童发生先天性扁平足的风险相对较高。
2.获得性扁平足:
劳损性扁平足:常见于长期站立、行走或负重过多的人群,如教师、运动员等。长期的劳损使足底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受损,弹性下降,逐渐导致足弓塌陷。例如,运动员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足部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引发劳损性扁平足。
病理性扁平足:由某些疾病引起,如类风湿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足部的肌肉、骨骼或神经功能,进而导致足弓结构改变出现扁平足。像类风湿关节炎会侵蚀足部关节及周围组织,破坏足弓的正常维持结构。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站立或行走后会出现足部疲劳、酸痛,尤其在足弓内侧、足跟部等部位较为明显。
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步态,出现走路姿势异常,如脚步外撇等,还可能导致膝关节、髋关节疼痛,这是因为足部结构异常改变了下肢的生物力学传导,进而影响到其他关节。
2.体征检查:通过足印法等检查方式可初步判断。正常足的足印中间有明显的空白区,而扁平足患者的足印中间空白区不明显或消失。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也可发现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足外翻等表现。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扁平足可能会影响足部正常发育及下肢的生长。对于儿童扁平足,要注意观察其足部发育情况,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合适的鞋子,如带有足弓支撑的儿童鞋,以帮助维持足弓正常结构,促进足部健康发育。
2.成年人群:成年后扁平足可能会导致足部及下肢关节长期承受异常应力,增加患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成年扁平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工作中需长时间站立的可适当进行足部放松活动,如定时做踮脚等动作,缓解足部疲劳。
3.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足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合并扁平足的患者,需要更加关注足部健康,因为扁平足可能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及感觉,增加足部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要定期检查足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选择合适的鞋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