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和扁桃体癌的区别
扁桃体发炎与扁桃体癌在发病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预后转归存在差异。扁桃体发炎各年龄段可发病,儿童青少年易患急性,慢性与不良习惯等有关,症状有急慢性不同表现,影像无占位,病理为炎症改变,多数可治愈;扁桃体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有相应症状,影像有占位,病理见癌细胞,早期治预后相对好,延误则差且有复发转移可能
一、发病年龄与人群差异
扁桃体发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患急性扁桃体炎,这与儿童青少年时期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易接触到病原体等因素有关;而慢性扁桃体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过度用嗓等)、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等都可能诱发。
扁桃体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生活方式中更多接触这类致癌因素而发病风险更高。
二、症状表现差异
扁桃体发炎: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伴有畏寒、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平时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等,检查可见扁桃体大小不一,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可有粘连,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等。
扁桃体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有咽部不适、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咽痛,且疼痛逐渐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吞咽困难,常伴有口臭、出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出现消瘦、乏力、恶病质等全身表现,检查可见扁桃体区新生物,常呈菜花样或溃疡型,触之易出血。
三、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差异
影像学检查:
扁桃体发炎:一般通过超声等检查可发现扁桃体组织充血、肿胀,但无明显占位性病变等异常。
扁桃体癌: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扁桃体区有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常侵犯周围组织,如咽旁间隙、翼内肌等,还可判断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病理检查:
扁桃体发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组织的急慢性炎症改变,如黏膜上皮下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无肿瘤细胞。
扁桃体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可见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异常,如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排列,有异型性等。
四、预后及转归差异
扁桃体发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等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等严重转归,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能转为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扁桃体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若延误诊治,病情进展至晚期,预后较差,可危及生命,且扁桃体癌有复发及转移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