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大肠癌与痔疮的便血
便血可由大肠癌和痔疮引起,二者在便血颜色、伴随症状、发病年龄及人群特点、辅助检查结果上有不同表现。大肠癌癌肿部位不同便血颜色有别,伴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及高危人群,结肠镜检可助诊;痔疮便血多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伴肛门肿物脱出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久坐久站等人群易患,肛门镜检可确诊
一、便血颜色
大肠癌:癌肿部位不同,便血颜色有所差异。右半结肠发生癌肿时,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与血液混合后,便血多呈暗红色;左半结肠及直肠部位癌肿出血,因距离肛门较近,血液相对新鲜,便血可呈鲜红色,且常与粪便相混,有时还会伴有黏液。大量出血时可能出现鲜血便。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症状,且多表现为暗红色血便。
痔疮: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一般是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或粪便表面附有鲜血,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出血,但血液与粪便不混合。
二、便血伴随症状
大肠癌:除便血外,还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重;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能量,长期慢性失血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等情况。例如,有研究发现,约50%的大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约30%-40%的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
痔疮:一般便血时无明显腹痛,可能会有肛门肿物脱出,尤其是内痔,在排便时或便后肿物可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或需用手推回;肛门坠胀感,尤其是内痔嵌顿或外痔时,患者会感觉肛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瘙痒,由于痔核脱出,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瘙痒。
三、发病年龄及人群特点
大肠癌:发病年龄跨度较广,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遗传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患有肠道慢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极高,这类患者多在中青年时期就可能出现肠道息肉病变,进而发展为大肠癌。
痔疮: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长期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人群。长期久坐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久站会增加肛门部的压力,便秘时排便用力会使肛门静脉丛压力增高,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影响肛门直肠静脉回流,这些因素都容易诱发痔疮。
四、内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
大肠癌:通过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情况,能发现癌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例如,结肠镜下可见癌肿呈菜花状、溃疡型等不同形态,病理切片中能看到癌细胞。
痔疮:肛门指诊可初步了解肛门直肠部位情况,痔疮患者肛门指诊一般无异常发现,而通过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痔核的大小、部位、形态等,能明确诊断痔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