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手术后还是鼻塞是怎么回事
鼻中隔偏曲手术后仍鼻塞可能由术区肿胀、鼻腔粘连、未矫正的偏曲部分、鼻腔黏膜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情况及注意事项,患者出现鼻塞应及时复诊,同时要规范术后护理,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关注不同人群特点促进恢复。
鼻腔粘连:如果手术创面愈合过程中发生粘连,会影响鼻腔通气。粘连可能发生在鼻中隔与鼻甲之间等部位。比如,术后鼻腔护理不当、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增加鼻腔粘连的发生风险,进而引起鼻塞。有研究表明,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率约为5%-10%,粘连程度不同,鼻塞表现也有差异,轻度粘连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鼻塞,重度粘连则可能是持续性鼻塞。
未矫正的偏曲部分:虽然进行了鼻中隔偏曲手术,但可能存在部分偏曲的鼻中隔骨或软骨未被完全矫正,仍然占据鼻腔空间,影响通气。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可能发生,一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鼻内镜等,来明确是否存在未矫正的偏曲部分。
鼻腔黏膜功能异常:手术可能会对鼻腔黏膜的纤毛功能等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鼻腔黏膜的正常清理功能下降,分泌物积聚,从而引起鼻塞。例如,术后鼻腔黏膜纤毛运动速度可能会减慢,使得鼻腔内的灰尘、分泌物等不能及时排出,长期积聚就会导致鼻塞。
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鼻中隔偏曲术后出现鼻塞需要特别关注。儿童鼻腔相对狭窄,术区肿胀等情况对其通气功能影响更明显。要注意保持儿童鼻腔清洁,避免儿童用力擤鼻等不良行为,防止加重术区损伤和肿胀。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若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应及时就医评估,因为儿童的呼吸功能对其生长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鼻塞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且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关注鼻塞情况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术后恢复的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影响术区血液循环,不利于恢复;糖尿病患者术区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要注意监测术区情况,预防感染导致鼻塞加重等问题。老年患者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强术后护理,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鼻塞的各种问题。
应对及后续建议
及时复诊:患者在鼻中隔偏曲术后出现鼻塞,应及时复诊,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鼻塞的具体原因。医生会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针对术区肿胀可适当采取局部消肿等处理;对于鼻腔粘连可能需要进行分离等操作;若有未矫正的偏曲部分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矫正等。
规范护理: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要注意规范术后护理。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但要注意冲洗的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术区。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用药(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可能加重鼻塞的因素。
总之,鼻中隔偏曲手术后出现鼻塞有多种可能原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