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减少肠道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清洁肠道用乳果糖、抑制肠道细菌生长用利福昔明)、促进体内氨代谢(用鸟氨酸-门冬氨酸)、调节神经递质(用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治疗、人工肝治疗及肝移植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情况,如不同年龄患者的生理特点、肝肾功能等对各治疗措施的影响。
一、减少肠道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1.清洁肠道:可使用乳果糖,其能使肠道呈酸性,减少氨的吸收,还能促进排便,清除肠道内积血等。对于肝功能不全伴肝性脑病患者,乳果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等发挥作用,尤其适用于有便秘情况的患者,因为便秘会导致肠道内氨等毒物吸收增加,而乳果糖能改善肠道环境,减少毒物吸收。
2.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可选用抗生素,如利福昔明,它能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其肝肾功能指标,因为抗生素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二、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1.鸟氨酸-门冬氨酸:能提供尿素合成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其用药剂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患者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差异。
三、调节神经递质
1.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如氟马西尼,可拮抗内源性苯二氮?所致的神经抑制。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有癫痫病史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因为氟马西尼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等情况。
四、其他治疗措施
1.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性碱中毒等,要及时纠正。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电解质调节功能可能下降,更要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定,这对肝性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2.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供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等。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营养支持要考虑其肝脏的代谢能力,避免过多摄入蛋白质加重肝性脑病,但又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如对于蛋白质摄入,要根据患者的肝性脑病分期等情况合理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3.人工肝治疗:对于严重的肝性脑病患者,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等发挥作用。但人工肝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其耐受情况等也有所不同,需谨慎评估。
4.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但肝移植有严格的适应证和手术风险等,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尤其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对肝移植手术的耐受能力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