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应该怎么办
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保持鼻腔清洁和改善生活环境;药物治疗包括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及鼻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适用于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或有鼻息肉等情况,术式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及手术安全等。
一、一般治疗
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操作时注意力度,避免引起不适。不同年龄儿童的鼻腔解剖结构有差异,需特别注意冲洗方法。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例如,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减少室内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接触,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一般18~22℃)和湿度(40%~60%),有利于缓解鼻腔症状。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鼻窦炎,可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避免滥用。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适合儿童年龄段的抗生素种类,如儿童可用的头孢克洛等,但要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中的儿童用药剂量相关原则,综合考虑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水肿。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调整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的潜在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化脓性鼻窦炎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鼻息肉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经过3个月以上的规范药物治疗,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且伴有鼻息肉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时,可考虑行鼻内镜手术。
手术方式:主要是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通过内镜清晰的视野,开放鼻窦窦口,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正常通气和引流功能。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但术后仍需定期复查和进行鼻腔冲洗等后续处理,以促进术腔黏膜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对儿童听力等有潜在影响的药物。同时,儿童鼻腔黏膜娇嫩,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力度和冲洗液的温度、浓度等,防止损伤鼻腔黏膜。在生活护理方面,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与治疗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影响。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机体抵抗力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