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疲劳性骨折怎么治疗
跖骨疲劳性骨折的治疗包括休息制动,让患足充分休息避免加重损伤,儿童要严格限活动,成年人要调整工作方式;物理治疗早期冷敷减轻肿胀疼痛,初期过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儿童尽量不用,成年人谨慎使用;康复训练骨折渐愈时进行,儿童需监督、强度适中,成年人循序渐进;严重时可能手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有别,术后都需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
一、休息制动
跖骨疲劳性骨折后,首先要让患足充分休息制动,避免继续行走、跑步等加重损伤的活动。这是因为持续的负重会使骨折部位不断受到应力刺激,不利于骨折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量通常较大,更要严格限制其患侧足部的活动,防止因玩耍等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对于有长期站立、行走工作习惯的成年人,在治疗期间需调整工作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二、物理治疗
1.冷敷:在骨折后的早期(一般指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通过冷敷可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冷敷时可使用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缓解肿胀和疼痛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冷敷的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距离,避免冻伤;成年人在冷敷时也需注意不要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
2.热敷:在骨折初期过后(通常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热敷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操作要点基本相似,但要根据个体对温度的耐受程度适当调整。
三、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严格遵循相关用药原则。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疼痛;成年人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也需谨慎,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情况。
四、康复训练
在骨折逐渐愈合的过程中,可开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主要以不加重骨折部位疼痛和损伤的足部肌肉收缩、趾间关节活动等为主。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改善,逐渐增加足部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家长和医生的密切监督下进行,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成年人在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自身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手术治疗
如果跖骨疲劳性骨折情况较为严重,如骨折移位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选择和术后恢复会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还在发育,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成年人则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术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足部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