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出血和痔疮出血的区别有哪些
直肠出血与痔疮出血在出血颜色、伴随症状、相关病史、与排便关系及发生频率上有不同表现。直肠出血颜色因部位和出血量等因素不同,伴随症状多样,相关病史多为肠道疾病等,与排便关系因病因而异,发生频率不定;痔疮出血一般为鲜红色,伴随症状相对较少,相关病史多为不良生活方式等,与排便关系密切,出血频率相对有规律。
痔疮出血:一般为鲜红色便血,多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或大便表面带血,血液不与大便混合,这是因为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出血通常来自直肠下段的病变部位,血液未在肠道内长时间停留,所以颜色多为鲜红色。
出血伴随症状
直肠出血:除了便血外,可能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比如结直肠肿瘤患者,除了便血,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有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累及直肠时,除了便血,还可能有腹痛、腹泻、瘘管形成等表现。不同病因引起的直肠出血伴随症状有所差异。
痔疮出血:一般伴随症状相对较少,单纯性内痔一般无疼痛,仅表现为便血,有的患者可能在久站、久坐、劳累后便血症状加重;但当内痔发生嵌顿、血栓形成或感染时,可伴有疼痛等症状。例如,内痔出现血栓性外痔时,会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便血。
出血相关病史
直肠出血:患者可能有肠道疾病病史,如既往有结直肠息肉病史,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或者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等。例如,有结直肠息肉的患者,随着息肉增大或发生恶变,可能出现直肠出血症状;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结直肠肿瘤导致直肠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痔疮出血:患者多有长期便秘、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史,或者有妊娠史等。因为长期便秘会增加腹压,导致直肠下端静脉丛淤血,容易引发痔疮;妊娠期间盆腔静脉回流受阻,也容易诱发痔疮出血。
出血与排便的关系
直肠出血:出血与排便的关系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例如结直肠肿瘤,可能在排便习惯改变的同时伴有出血,有的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同时有便血;而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直肠时,多有腹泻,且粪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同时伴有便血。
痔疮出血:出血与排便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后出现出血,尤其是在便秘时,由于粪便干结,排便时摩擦痔疮,容易导致出血,而腹泻时相对出血情况可能相对轻一些,但也有部分患者腹泻时也会出现出血。
出血的发生频率
直肠出血:发生频率不定,若是良性的结直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偶尔出现便血;若是结直肠肿瘤导致的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出血可能会变得频繁,且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多。例如,早期结直肠肿瘤可能间断出现少量便血,随着肿瘤进展,出血频率可能增加。
痔疮出血:出血频率相对较有规律,在患者存在诱发因素时容易出现出血,比如长期便秘的痔疮患者,可能在每次便秘排便时都出现便血;但经过治疗改善便秘等情况后,出血频率可能降低。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痔疮反复发作,出血频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