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来源:民福康

降低大肠息肉发生风险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摄入;45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需关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病情;适度运动、戒烟限酒;老年人、有家族史人群、肥胖人群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健康饮食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肠道内的有害物质,降低大肠息肉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每日摄入足够量膳食纤维的人群,大肠息肉发生率明显低于摄入不足者。例如,成年人每天可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像燕麦、西兰花、苹果等都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

2.减少红肉和加工肉摄入:过多食用红肉(如牛肉、猪肉)和加工肉(如香肠、火腿)可能增加大肠息肉风险。应控制红肉摄入量,每周不超过500克,尽量选择白肉(如鸡肉、鱼肉)替代部分红肉。加工肉中含有较多添加剂和防腐剂等,会对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定期体检

1.肠镜检查: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是早期发现大肠息肉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无症状的人群从45岁开始,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检查间隔应缩短。通过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情况,发现息肉及时处理。

2.其他检查:除肠镜外,还可根据情况选择粪便隐血试验等检查,但肠镜是更为准确的排查方法。

三、控制慢性疾病

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等原因,大肠息肉发生风险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等,以降低大肠息肉发生风险。

2.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需关注肠道健康,积极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和降压药物等使血压达标,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降低大肠息肉发生几率。

四、健康生活方式

1.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对肠道健康有益,能减少大肠息肉发生风险。运动还可帮助控制体重,肥胖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相关风险。

2.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大肠息肉发生可能。吸烟者应尽量戒烟,饮酒者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应注重健康饮食和定期体检。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定期进行肠镜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大肠息肉。

有家族史人群: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更早开始进行肠镜检查,且检查间隔应更短,密切关注肠道情况,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干预。

肥胖人群:肥胖人群要积极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因为肥胖与大肠息肉发生密切相关,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相关风险。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主要是指患者大肠黏膜上长出的赘生物,好发于结直肠部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息肉会变成大肠癌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是不是会变成大肠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大肠息肉的种类很多,根据病理学特点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如果检查显示属于炎症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在息肉体积比较小的情况下,及时通过手术切除,或给予抗炎治疗,一般不会变成大肠癌。但是,如果检查显示属于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在息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并非一定要切除,是否需要切除,与息肉大小、数目等因素有关。 如果大肠息肉单发,且体积较小,一般无需手术切除,定期随访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即可。如果大肠息肉的数目比较多,且体积较大,则建议手术切除,以免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甚至增加癌变的风险。 患者需要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做体格检查、实验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通常包括便秘、大便带血、腹部疼痛等。 1、便秘 如果大肠息肉体积较大,可能会堵塞肠道,造成大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出现便秘的现象。 2、大便带血 如果大肠息肉患者未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容易造成息肉表面黏膜破损,引起小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可随着大便同时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大便带血。 3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是否一定要切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 若患者大肠息肉属于良性的疾病,息肉的体积相对较小,且不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出现,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如果患者大肠部位的息肉组织体积较大,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导致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剧烈腹痛等异常表现,一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
肠息肉需不需要切除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是否要切除,需要根据息肉大小、性质及是否出现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若患者大肠息肉为良性,且息肉体积较小,并未出现临床症状,则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如果息肉较大,已经出现肠道出血、腹泻等症状,或为恶性,则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息肉。 除此之外,大肠息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
肠息肉的特点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的特点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等。 1、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息肉可能会影响排便习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感觉到排便不顺畅,或者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大便。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或者排便频率异常增加的现象。 2、腹痛 较大的大肠息肉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这种疼痛可能是胀痛、绞
绒毛管状腺瘤是什么意思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绒毛管状腺瘤属于大肠息肉的一种。 绒毛管状腺瘤可能是遗传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引起的肠腔息肉状病变。早期绒毛管状腺瘤分布不多,且生长缓慢,不会影响肠道活动,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出血、腹部绞痛等症状。但是如果绒毛管状腺瘤长期未接受治疗,容易发生癌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肠息肉是什么病严重吗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息肉是通常是指肠道黏膜表面出现异常凸起的病变,较小肠息肉通常不严重,较大肠息肉通常比较严重。 肠息肉多是由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较小的良性肠息肉患者可无明显不良症状,多数可在肠镜检查中可出现。但对于体积较大、发展迅速的肠息肉,患者可出现明显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异常现象、腹痛腹胀等症状,通常
肠息肉常见临床症状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等。 1、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息肉的体积增大后容易导致患者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持续一周以上的便秘或者腹泻。 2、大便性状改变 大肠息肉的患者还会引起大便性状异常,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大便呈稀烂状等。 3、便血 部分大肠息肉还会引起便血
肠息肉不治疗会怎样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不治疗可能会引起便血、贫血、腹部疼痛等情况出现,具体分析如下: 1、便血 如果大肠息肉患者选择不治疗,息肉体积会逐渐增大,易造成其表面血管破裂,引起血液渗入粪便中,出现便血。 2、贫血 由于大肠息肉引起便血后未积极干预病情进展,造成体内红细胞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贫血。 3、腹部疼痛 由于大肠息
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肠息肉术后黑便怎么回事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黑便可能是陈旧性出血、新鲜出血、饮食干扰、上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1.陈旧性出血如果患者术后很快出现黑便,量不大,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有少量出血,在肠道内积聚,通过细菌对血进行分解,出现黑色粪便,即为陈旧性出血。2.新鲜出血进行结肠息肉手术,创面较大,可能需要采用金属夹进行闭合创面。如果金属夹过早脱落、出现新糜烂、术后创面有渗
肠息肉会癌变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主要是看结肠息肉属于什么性质。如果是增生性、炎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是腺瘤样息肉,容易发生癌变。肠癌与腺瘤的癌变有密切关系,在腺瘤样息肉里,比如家族性息肉病、以息肉病为突出表现的林奇综合征、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这些腺瘤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肠息肉手术要住院几天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需要住一周左右可以出院。住院前一至两天需要抽血化验,了解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另外,排查有没有传染病,第二天或者第三天以后开始做手术,常规手术如果没有并发症,两三天以后可以顺利出院,但是如果有并发症,比如出现肠穿孔或者感染,住院时间会长,至少也要半个月左右。
乙状结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在乙状结肠部位长出了一些肉瘤样的物质,而造成这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所造成。乙状结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乙状结肠息肉一般没有太多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多发乙状结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但乙状结肠息肉很少会发展为肠癌。
肠息肉癌变的几率大吗
陈冰 副主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三甲
肠息肉癌变几率需要根据具体类型来确定,增生性息肉和炎症刺激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对比较小,而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相对要高一些。如果在直肠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息肉存在,原则上还是需要进行早期切除,虽然结肠息肉为良性病变,但是如果长时间反复刺激或者摩擦,癌变几率会明显增高,术后还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复查。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