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性咽炎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儿童全身症状更明显,成人局部咽痛等症状可能持续久,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用抗生素,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及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
链球菌性咽炎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病菌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例如,当健康人接触了携带该病菌患者的飞沫,或者与患者有直接的密切接触时,就有可能被感染引发链球菌性咽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成人全身症状相对儿童较轻,可能仅有轻度发热或无明显发热,但也会有咽痛、乏力等表现。
局部症状:咽痛是最突出的症状,起初可能是单侧咽痛,随后可发展为双侧,吞咽时咽痛加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婴幼儿可能因咽痛而表现出拒食。此外,患者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增生,有时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可肿大且有压痛。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链球菌性咽炎时全身症状往往更为明显,这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病原体的反应更为强烈有关;而成人相对儿童来说,免疫系统相对完善,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局部咽痛等症状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咽部的表现,如黏膜充血程度、有无渗出物等,同时触摸颌下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压痛。
2.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培养:是诊断链球菌性咽炎的金标准。通过采集咽部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如果培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则可确诊。
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捷,通过检测咽部样本中是否存在链球菌抗原,从而辅助诊断,但不如咽拭子培养准确,有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五、治疗
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当然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等综合判断,但不涉及具体的使用频率、剂量等服用指导。
六、预防
1.个人卫生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等。尽量避免与链球菌性咽炎患者密切接触,如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
2.环境方面: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在链球菌性咽炎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增强免疫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重增强免疫力。儿童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则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减少熬夜等方式来提高自身抵抗力,从而降低感染链球菌性咽炎的风险。例如,儿童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像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成人可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