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腺样体肥大怎么办
腺样体肥大评估需综合症状、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不同年龄有差异;非药物干预包括观察等待和鼻腔护理;药物针对伴随症状对症处理;手术用于符合指征情况,方式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特殊病史儿童需评估治疗风险。
一、腺样体肥大的评估
腺样体肥大的评估需综合多方面。首先通过症状表现,儿童若出现长期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甚至呼吸暂停等情况需警惕。还可借助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腺样体大小及堵塞后鼻孔的程度,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X线片或CT等能更清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此明确腺样体肥大的严重程度。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腺样体大小有差异,一般2-6岁是腺样体增生旺盛期,此阶段更易出现相关症状,需重点关注。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观察等待: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腺样体可逐渐萎缩,症状可能缓解。比如一些3岁左右轻度肥大的儿童,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到5-6岁时腺样体自然缩小,症状消失。要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变化及腺样体大小的改变情况。
2.鼻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改善鼻塞等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专门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操作时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损伤鼻腔黏膜。不同年龄儿童鼻腔冲洗的频率可有所不同,一般每天1-2次。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伴随的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若合并过敏因素导致的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不过需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范围,一般2岁以上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有鼻窦炎相关表现,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要严格遵循用药的年龄限制,3岁以上儿童在医生评估后可谨慎使用。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暂停、长期鼻塞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反复中耳炎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儿睡眠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影响智力发育和身体生长,此时应及时手术。
2.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进行,创伤较小。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和术后恢复等问题。术后要注意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腺样体肥大的处理需格外关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身高、智力发育等情况。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都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
2.特殊病史儿童:若儿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手术或药物治疗的风险。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进行腺样体手术时,要考虑手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在术前对心肺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估,选择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