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关节部腱鞘内由结缔组织退变等致的囊性肿物,好发于手腕背侧等部位,有局部肿块等表现,病因与结缔组织退变、关节劳损有关,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自身情况,患病后要避免过度使用患病关节适当休息。
一、腱鞘囊肿的定义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其内含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
二、腱鞘囊肿的发病部位与表现
好发部位:常见于手腕背侧、足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中足背部等部位。
典型表现:局部可触及一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或有囊性感,一般无明显疼痛或有轻度酸痛,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乒乓球。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引起相应的症状,如手腕部的腱鞘囊肿可能会影响手腕的活动,出现活动受限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可能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重复关节活动的人群,如手工劳动者、打字员等,由于关节频繁活动,腱鞘受到刺激,更容易引发腱鞘囊肿。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有关节外伤、炎症等情况,也可能增加腱鞘囊肿的发病风险。
三、腱鞘囊肿的病因
结缔组织退变:正常情况下,关节囊、韧带、腱鞘等组织的结缔组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年龄增长或一些劳损因素,结缔组织可能发生退变,导致黏液样物质积聚,逐渐形成囊肿。
关节劳损:长期过度使用关节,使腱鞘频繁受到摩擦、牵拉等刺激,可引起腱鞘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导致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形成囊肿。例如,长期从事需要反复屈伸手腕动作的工作,就容易引发手腕部的腱鞘囊肿。
四、腱鞘囊肿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局部的肿块,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为腱鞘囊肿。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时还可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骨骼病变等情况。
五、腱鞘囊肿的治疗与注意事项
非手术治疗: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腱鞘囊肿,有时可自行消退,可先采取观察的方法。也可通过挤压使囊肿破裂,逐渐自行吸收,但这种方法复发率较高。还可以采用穿刺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后加压包扎,不过也有一定的复发可能。
手术治疗:如果腱鞘囊肿较大,影响关节活动或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治疗的复发率相对较低,但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处理腱鞘囊肿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若必须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孕妇患腱鞘囊肿时,治疗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也先尝试保守治疗;老年人患腱鞘囊肿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综合评估治疗方案。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哪类人群,患病后都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患病关节,适当休息,以减少腱鞘的刺激,预防腱鞘囊肿的复发或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