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包括补液治疗,依脱水程度定补液量与速度,开始用生理盐水,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改5%葡萄糖溶液等;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静脉持续输注,血糖下降理想等可改为皮下注射;纠正电解质紊乱需注意补钾及其他电解质纠正;要寻找并处理诱因如感染等,防治脑水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一、补液治疗
1.补液量与速度:
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关键措施,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来确定补液量,一般开始时补液速度较快,在最初的1-2小时内可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ml,随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调整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成年人DKA患者一般需补充3000-6000ml液体,儿童患者则需按每公斤体重计算补液量,通常为100-150ml/kg。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其心肾功能情况,补液速度和量应适当调整,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补液种类:开始时一般选用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并按比例加入胰岛素,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二、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使用方式: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的方式,一般初始剂量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胰岛素的用量需精确计算;老年患者若合并肝肾功能不全,需注意胰岛素的代谢情况,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当血糖下降速度比较理想(每小时下降约3.9-6.1mmol/L),尿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
1.钾离子的补充:
治疗前患者的血钾水平可正常、降低或升高,但经过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血钾常明显下降,需及时补充钾盐。一般在患者血钾浓度低于5.5mmol/L且有尿的情况下开始补钾,根据血钾水平调整补钾量,每小时可补充氯化钾1-1.5g。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高钾血症的患者,补钾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钾变化。
2.其他电解质的纠正:
对于血钠、血钙等电解质异常,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纠正。例如,低钠血症患者需根据血钠水平补充钠盐,但需注意避免过快纠正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并发症;低钙血症患者可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剂的使用剂量和速度。
四、处理诱因及并发症
1.寻找并处理诱因:
积极寻找DKA的诱因,如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等。若存在感染,需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肺部感染需选用针对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要注意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
2.防治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水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对于脑水肿患者,需采取降低颅内压等相应措施;对于休克患者,需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