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症状是什么
脱肛的相关表现包括脱出症状(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初期便后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推或不能回纳,脱出黏膜炎症水肿可致局部疼痛肿胀)、排便异常症状(排便不尽感、便秘、腹泻)、局部刺激症状(肛门坠胀感、瘙痒),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多为直肠黏膜脱垂,便后多可自行回缩;老年人脱出物大且回纳困难,可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表现),还可能伴随疼痛(脱出黏膜嵌顿等时剧烈疼痛)、出血(一般量少,嵌顿坏死时可量多)。
一、脱出症状
脱肛主要表现为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初期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出物逐渐增长,便后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脱出的直肠黏膜若发生炎症、水肿,还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例如,一些患者在排便后会发现有红色、较柔软的团块从肛门脱出,初期可能团块较小,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增大。
二、排便异常症状
排便不尽感:患者常有排便未排空的感觉,总觉得肛门处有残留粪便,频繁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不多。这是因为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刺激直肠末端神经所致。
便秘:部分脱肛患者会出现便秘情况,可能是由于脱出物影响了正常的排便反射,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使粪便干结,进而加重排便困难。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几天才排便一次,且粪便干结如羊屎状。
腹泻:也有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直肠脱出后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从而出现腹泻,粪便多为稀水样或不成形。
三、局部刺激症状
肛门坠胀感:患者自觉肛门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尤其是在脱肛发作时或脱出物较大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脱出的组织刺激肛门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坠胀感。
瘙痒:由于脱出物反复脱出肛门外,可导致肛门周围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分泌物可能是肠道分泌的黏液,长期的瘙痒会使患者搔抓肛周皮肤,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和炎症。
四、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脱肛多为直肠黏膜脱垂,通常与盆底肌肉发育不完善、便秘等因素有关。患儿主要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有红色肿物脱出,一般质地柔软,便后多可自行回缩。例如,一些婴幼儿在用力排便时,可见肛门有粉红色的黏膜脱出,患儿可能伴有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排便用力导致腹压增加,促使直肠黏膜脱出。
老年人:老年人脱肛多与年老体弱、盆底肌肉松弛、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素相关。脱出物往往较大,甚至直肠全层脱出,且回纳相对困难。同时,老年人可能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脱肛发作时可能会因腹压增加等情况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心悸、气促等表现。
五、伴随症状
疼痛:当脱出的直肠黏膜发生嵌顿、水肿或绞窄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会阴部等部位,影响患者的行走、坐立等日常活动。例如,部分患者脱出的直肠黏膜发生嵌顿后,会感到肛门部剧烈疼痛,坐卧不安。
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手纸上有血迹。这是由于脱出的黏膜受到摩擦,导致局部黏膜破损出血。但如果脱出物嵌顿时间较长,出现坏死等情况,可能会有较多量的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