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怎样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严格控血糖、改善足部循环、营养神经)、局部创面处理(清创、换药、控感染)、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截肢),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治疗糖尿病足并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等
一、一般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需通过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需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以降低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
2.改善足部循环:可通过适当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有血管病变的患者,必要时可采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循环,但需充分考虑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比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需谨慎评估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营养神经:对于存在神经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不同,需关注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
二、局部创面处理
1.清创:及时清除足部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清创需根据创面具体情况进行,对于不同深度和范围的创面采取相应的清创方法,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清创损伤正常组织。
2.创面换药: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创面换药,保持创面湿润、促进愈合,根据创面的感染情况、渗出情况等选择不同类型的敷料,如对于感染创面可选用具有抗菌作用的敷料。
3.控制感染: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若局部感染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时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在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情况,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手术治疗
1.血管重建手术: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的糖尿病足患者,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手术需评估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全身状况等,不同年龄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不同,需综合考量。
2.截肢手术:当足部坏疽严重、保守治疗无效且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考虑截肢手术,截肢平面的选择要充分评估残余肢体的功能及患者的预后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截肢需极其谨慎,尽量保留肢体功能以保障其未来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足患者: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需特别注意胰岛素剂量的精准调整,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清创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影响足部正常发育,同时要加强家长的护理教育,确保患儿足部护理得当。
2.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各系统疾病的治疗,控制血糖时要避免低血糖发生,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局部创面护理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3.妊娠期糖尿病足患者:妊娠期用药需格外谨慎,降糖药物选择受限,主要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局部创面处理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需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