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脚气怎么办
足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可通过观察症状、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一般治疗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抗真菌药物治疗分外用及特殊情况处理,还需调整生活方式,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包括用药、卫生习惯及基础疾病控制等方面。
一、明确诊断
脚气即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可通过观察足部症状初步判断,如足部出现水疱、脱皮、糜烂、瘙痒等表现,若要明确诊断,可进行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若发现真菌即可确诊。不同年龄人群感染足癣的情况可能因生活方式等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与他人共用拖鞋等感染,老年人可能因足部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易感染。
二、一般治疗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洗完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脚趾缝等部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注意家长帮助清洁并擦干,避免残留水分;老年人因感觉可能不灵敏,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同时确保充分擦干。勤换袜子,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鞋子也要选择透气的,如布鞋、运动鞋等,且要经常更换,保持鞋内干燥。
2.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家庭中其他成员若有真菌感染也需同时治疗,防止相互传染。对于儿童,要教育其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老年人要注意在公共场合如浴室等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三、抗真菌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咪唑类,如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儿童要谨慎选择,优先选择相对温和且经过儿童适用验证的药物,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一般需要连续使用2-4周,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
2.特殊情况:若足部出现糜烂渗出等情况,先使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待干燥后再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角化过度型足癣,可能需要使用剥脱作用较强的药物,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损伤。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瘦肉、豆类等,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有差异,儿童要保证营养全面以促进身体发育和皮肤健康,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影响免疫力。
2.运动习惯:适当运动,运动后及时清洁足部,保持足部干爽。儿童可进行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后的足部护理;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长时间行走导致足部摩擦加重足癣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选择儿童专用且温和的剂型,如溶液剂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搔抓足部等,防止感染扩散。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同时合并足癣,要更加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受损,足癣容易加重并引发更严重的感染。要定期检查足部情况,若发现足部有异常变化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