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和痔疮的区别有哪些
肛窦炎是肛隐窝、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发病在肛窦及肛门瓣,主要症状有肛门不适、坠胀、疼痛等,检查靠肛门指诊和肛门镜,多保守治疗;痔疮是直肠下端等静脉丛淤血等形成的静脉团,分内痔、外痔、混合痔,症状有便血、脱出、肛门不适等,检查用肛门视诊、指诊、镜检,先保守治疗,严重者手术。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肛窦炎:是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肛窦及肛门瓣。多因粪便损伤或细菌感染等引起,肛窦形似口袋,开口向上,易积存粪便和细菌,引发炎症。
痔疮: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发生在齿线以上,外痔发生在齿线以下,混合痔则跨越齿线上下。
二、症状表现
肛窦炎:主要症状为肛门部不适,有坠胀感,排便时因粪便压迫肛窦,可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尾骨部,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少量黏液或鲜血从肛门流出,若炎症累及括约肌,可引起括约肌痉挛,出现肛门疼痛加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肛窦炎相对较少,多因局部卫生不佳等原因;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便秘、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因素诱发。
痔疮:内痔常见症状为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可伴疼痛,若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时,可伴有剧痛;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出现便血、脱出、疼痛等多种表现。不同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在痔疮发病上无绝对的性别差异,但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影响发病几率,比如久坐、久站的人群更易患痔疮。
三、检查方法
肛窦炎:肛门指诊时可发现肛门括约肌紧张,肛窦处有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样的肛窦;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窦、肛门瓣充血、水肿,窦口有脓性分泌物等。对于儿童进行肛窦炎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和不适。
痔疮:肛门视诊可观察到外痔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等;肛门指诊可了解内痔的大小、质地及有无压痛等情况;肛门镜检查能清晰观察到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出血点等,还可发现有无其他肛门直肠病变。
四、治疗原则
肛窦炎: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保持肛门清洁,可用温水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局部可使用消炎栓剂等药物纳入肛门,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对于病情较为顽固的肛窦炎,在考虑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尽量避免对肛门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痔疮:同样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等;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局部治疗,缓解症状;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痔疮,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等。在治疗痔疮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比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