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如何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式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症状轻、不影响呼吸及生长发育的儿童,需密切观察相关情况;药物治疗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要考虑儿童年龄等因素;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严重鼻塞、影响呼吸等情况,常用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需注意护理。特殊人群中婴幼儿治疗需更谨慎,有基础疾病儿童治疗要综合评估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及生长发育的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策略。一般针对年龄较小、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且无明显相关症状加重迹象的儿童,此类儿童的生活方式通常未因腺样体肥大受到严重影响,病史方面也无频繁的耳部、鼻部感染等相关严重病史。
2.观察要点: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如睡眠时是否有打鼾、呼吸暂停等;耳部情况,如是否有听力下降等;鼻部情况,如是否有鼻塞加重等,同时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增长等。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腺样体炎症,缓解鼻塞等症状。适用于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的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腺样体的肿胀。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对于不同年龄儿童的使用需谨慎权衡利弊。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部分儿童腺样体肥大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相关症状。其作用在于拮抗白三烯受体,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腺样体肥大带来的不适症状,同样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儿童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鼻塞、影响呼吸(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反复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影响面部发育(腺样体面容)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儿童长期因腺样体肥大出现夜间频繁憋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或者因腺样体肥大导致耳部反复出现积液、听力明显下降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需及时手术。
2.手术方式:常用的是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内镜下等离子刀切除等方式进行。手术需在充分评估儿童全身情况后进行,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等,术后需注意护理,促进恢复,同时关注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腺样体肥大时,由于其呼吸道较狭窄,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在治疗选择上需更加谨慎。观察等待时要密切监测呼吸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相关严重症状需及时干预。药物治疗时要严格考虑药物对婴幼儿肝肾功能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虽不涉及具体剂量指导,但需知晓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不同)。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能力等。
2.有基础疾病儿童: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在治疗腺样体肥大时,需综合评估治疗方式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儿童在选择手术治疗时,要考虑手术创伤及麻醉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儿童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影响等,需在多学科协作下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