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扁桃体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机体抵抗力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病原体感染包括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及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机体抵抗力因素有年龄(3-10岁儿童易发病)、营养不良、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影响;环境因素包含空气污染使扁桃体防御功能下降、寒冷刺激致扁桃体抵抗力降低而易引发炎症。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小儿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此类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咽部等部位,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等情况,细菌大量繁殖,侵袭扁桃体引发炎症。研究表明,在扁桃体炎患儿中,约50%以上可分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也可导致小儿扁桃体炎。葡萄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等途径侵入小儿扁桃体,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其感染多与小儿接触了被污染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2.病毒感染:
腺病毒:腺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小儿感染腺病毒后可引起扁桃体的炎症。腺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儿童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容易传播,如幼儿园等场所,小儿感染腺病毒后,扁桃体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
鼻病毒:鼻病毒也是引起小儿扁桃体炎的病毒之一,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小儿感染鼻病毒后,病毒可在扁桃体局部繁殖,导致扁桃体炎症的发生,尤其在季节交替等气温变化较大时,小儿更容易感染鼻病毒而引发扁桃体炎。
二、机体抵抗力因素
1.年龄因素:小儿尤其是3-10岁的儿童,其扁桃体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但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例如,新生儿的扁桃体较小,2-6岁时扁桃体逐渐增大,到青春期后又逐渐萎缩。在扁桃体增大的阶段,小儿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扁桃体炎。
2.生活方式因素:
营养不良:如果小儿长期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小儿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扁桃体炎。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小儿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小儿,身体的新陈代谢较慢,血液循环不畅,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增加了小儿患扁桃体炎的风险。
作息不规律:小儿如果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免疫调节紊乱,使扁桃体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炎。
三、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如果小儿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排放较多的区域、雾霾天气频繁的地区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会刺激小儿的呼吸道黏膜,包括扁桃体部位的黏膜,使扁桃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扁桃体炎。例如,雾霾中的颗粒物可附着在扁桃体黏膜表面,损伤黏膜上皮,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
2.寒冷刺激:小儿如果经常受到寒冷刺激,如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过少、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等,会使扁桃体的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引发扁桃体炎。例如,寒冷刺激可使扁桃体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