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检查方法
为明确腺样体肥大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会采用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鼻咽侧位X线片、鼻咽部CT检查、鼻咽部MRI检查)、电子鼻咽镜检查,不同检查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据患儿具体情况选合适手段,检查中要考虑患儿因素保安全顺利
一、体格检查
1.口咽部检查:医生会观察患儿的口咽部,可见腺样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纵行的沟裂,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附着,触诊腺样体时可能较硬。对于年龄较小、不配合的患儿,可能需要借助压舌板等工具辅助检查,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在婴幼儿中,由于口腔相对较小,检查时更需谨慎,要注意观察腺样体是否阻塞后鼻孔,可通过观察患儿呼吸时的表现来初步判断,如是否有张口呼吸等情况。
2.鼻咽部触诊:对于较大儿童,医生可能会用手指经口腔触摸鼻咽部,了解腺样体的大小、质地等,但此操作有一定侵入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避免损伤患儿鼻咽部黏膜。在操作前要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清楚,取得配合,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一般不首选此检查方法。
二、影像学检查
1.鼻咽侧位X线片:可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正常儿童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值一般小于0.6,若比值大于0.7则提示腺样体肥大。该检查经济实惠,但射线量相对较小,能初步了解腺样体的大小情况。在儿童检查中,要注意做好辐射防护,尤其是对于孕妇陪伴的患儿,需格外谨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鼻咽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明确是否有腺样体钙化等情况。CT检查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的准确性较高,但由于有一定的辐射剂量,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仅在怀疑有其他复杂病变或侧位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在为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调整扫描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要安抚患儿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3.鼻咽部MRI检查: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可多平面成像,能更精确地评估腺样体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有腺样体恶变等,MRI检查有其独特优势。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患儿需保持安静不动,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使用镇静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三、电子鼻咽镜检查
1.检查过程: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将电子鼻咽镜经鼻腔插入,直接观察鼻咽部情况,可清晰看到腺样体的大小、堵塞后鼻孔的程度以及表面有无病变等。电子鼻咽镜检查能直观地了解腺样体的具体状况,还可同时进行活检等操作(如怀疑有异常病变时)。在检查前要向患儿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取得配合,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鼻腔及鼻咽部黏膜。对于年龄较小、情绪紧张的患儿,可在检查前适当给予安抚,必要时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检查,以减轻患儿的不适。
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明确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心理状态等因素,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