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炎如何治疗
急性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休息、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主要药物,有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祛痰;特殊人群中儿童易喉梗阻需密切观察,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孕妇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多饮水:患儿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利于痰液稀释排出,成人也应如此,避免过度用声,让声带得到充分休息。对于婴幼儿,要保证其充足的奶量摄入,以维持身体基本需求。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等,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若有呼吸困难表现,需及时调整患儿体位,必要时可采用湿化气道等措施,如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使痰液易于咳出。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急性喉炎的主要药物,具有抗炎、抑制变态反应、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可口服或静脉使用,能迅速缓解喉梗阻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特别关注药物对其生长的潜在影响,但在急性喉炎病情需要时,应权衡利弊合理使用。
2.抗生素: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在用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情况,对于有相关过敏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
三、对症治疗
1.退热:若患者伴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成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因发热导致脱水。
2.止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剂型和剂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喉腔相对狭窄,急性喉炎时更容易发生喉梗阻。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深度及是否有三凹征等喉梗阻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相关规范进行,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哭闹,因为哭闹可能加重喉梗阻症状。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喉炎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药物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病情监测,密切关注呼吸、心功能等情况。
3.孕妇患者:孕妇患急性喉炎时,药物选择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使用药物前要充分评估病情和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如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若需要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