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去除诱因、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促进体内氨的代谢、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其他治疗方法(人工肝、肝移植)以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针对不同诱因和人群特点处理,药物治疗有相应具体药物及使用注意,其他治疗方法针对严重情况,特殊人群治疗要兼顾各自特点及安全等。
一、一般治疗
(一)去除诱因
1.感染方面:积极寻找并治疗可能存在的感染,如呼吸道、泌尿系统或腹腔感染等,因为感染是肝性脑病常见诱因,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感染表现可能不同,例如儿童感染可能更易出现高热、精神萎靡等,而老年人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2.消化道出血方面: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防止出血引起肠道产氨增加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消化道出血表现及处理需兼顾其生理特点,如儿童消化道出血可能与先天性疾病等有关,处理时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
3.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方面: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如低钾性碱中毒易诱发肝性脑病,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和表现有差异,老年人可能因多种慢性疾病导致电解质失衡,需谨慎纠正。
(二)调整饮食
1.限制蛋白质摄入:急性肝性脑病患者首日应禁食蛋白质,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保证热量供应;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可适当限制植物蛋白摄入,根据病情逐渐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不同年龄人群对蛋白质的耐受和需求不同,儿童生长发育需要蛋白质,调整时需权衡。
二、药物治疗
(一)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1.乳果糖:可降低肠道pH,减少氨的吸收,适用于各年龄段肝性脑病患者,但儿童使用需注意剂量和耐受性。
2.乳梨醇:作用与乳果糖类似,可用于肝性脑病的治疗。
3.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产氨菌的生长,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制剂。
(二)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1.L-鸟氨酸-L-门冬氨酸:能促进体内氨的代谢,转化为尿素和尿酸排出体外。
(三)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
氟马西尼可拮抗内源性苯二氮?所致的神经抑制,但有癫痫史者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
三、其他治疗方法
(一)人工肝
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肝性脑病患者,人工肝治疗可清除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改善内环境,不同年龄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需综合评估。
(二)肝移植
对于终末期肝病引起的肝性脑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肝性脑病
儿童肝性脑病多与先天性肝病等有关,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和药物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肝性脑病
老年人肝性脑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药物剂量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和治疗的耐受性降低。
(三)妊娠期肝性脑病
妊娠期肝性脑病患者治疗需兼顾母体和胎儿的安全,药物选择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