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脚跟骨骨折怎样治疗
跟骨骨折治疗需依患者具体情况选保守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及不能耐受手术者,用石膏固定;手术治疗针对移位明显等情况,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做踝关节活动度等训练,中期进行负重等训练,后期加强功能恢复训练,整个过程要关注恢复情况调整方案以最大程度恢复足部功能。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裂缝骨折或轻度移位但不影响跟骨关节面平整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多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
石膏固定:通过石膏将患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一般固定时间为6-8周,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足的肿胀情况等。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石膏的松紧度等,不同年龄患者石膏固定时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需选择合适的石膏材料并密切观察皮肤受压情况,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移位明显的跟骨骨折:当跟骨骨折导致跟骨关节面移位超过2mm,或者跟骨高度丢失超过10mm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比如,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且关节面破坏严重的患者。对于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为了恢复良好的足部功能,也多倾向于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较好地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不同,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骨骼生长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早期)
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可以开始进行,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活动来维持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家长协助下温和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愈合。
肌肉收缩训练:进行足部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例如,足趾的屈伸收缩、小腿肌肉的绷紧放松等。不同年龄患者肌肉力量不同,康复训练强度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
2.中期康复(骨折愈合中期)
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始部分负重,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一般在骨折后6-8周左右(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开始,先从少量负重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年龄较小患者负重训练要谨慎,密切观察骨骼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
平衡和步态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负重能力后,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帮助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平衡练习,逐渐过渡到在不同地形上行走训练。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期)
功能恢复训练:进一步加强足部和下肢的力量训练,提高足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进行跳绳、踮脚等训练,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功能。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控制血糖,防止影响伤口愈合等情况。
跟骨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以最大程度恢复足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