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症状及治疗
牙源性上颌窦炎有局部症状如鼻塞、流涕、面部疼痛或压痛、嗅觉减退,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和手术治疗(上颌窦穿刺冲洗、鼻内镜手术等),需综合患者年龄等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鼻塞:患侧鼻腔通气不畅,多为持续性鼻塞,这是由于上颌窦炎症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阻塞鼻腔通道。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儿童可能因鼻塞影响呼吸、睡眠等,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则可能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流涕:可出现流脓涕,脓涕量可多可少,颜色多为黄色或黄绿色。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反复揉鼻子等行为;成年人能较明确表述流涕情况。
面部疼痛或压痛:上颌窦区可出现疼痛或压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钝痛等,疼痛可放射至头部,如前额、颞部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部位,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成年人可较精准定位疼痛区域。
嗅觉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嗅觉感受器或嗅神经通路。儿童可能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对气味的反应迟钝,如闻不到食物香味等;成年人则可能在工作或生活中发现嗅觉功能下降,影响对环境气味的感知。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高热。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成年人发热时可能感觉身体不适、乏力等。
全身不适:患者可感到疲倦、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同年龄人群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成年人则可能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等情况。
二、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的使用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成年人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菌情况合理选用。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成年人使用时也需遵循医嘱,注意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改善鼻窦引流。儿童和成年人均可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手术治疗
上颌窦穿刺冲洗:通过穿刺上颌窦,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清除脓性分泌物,改善窦腔引流。儿童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时需特别谨慎,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和上颌窦周围组织;成年人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该操作。
鼻内镜手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手术,清除病变组织,重建鼻窦通气引流。儿童进行鼻内镜手术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成年人则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症状和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要注重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和合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