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有哪些
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减少肠道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如用乳果糖、乳梨醇清洁肠道,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如用谷氨酸钠或钾、精氨酸)、调节神经递质(如用氟马西尼)、其他治疗措施(如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儿童、妊娠期患者需分别谨慎对待)。
一、减少肠道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
清洁肠道:可使用乳果糖,它能使肠道呈酸性,减少氨的吸收,对于成年及儿童肝性脑病患者均可应用,但需注意乳果糖可能导致腹泻等不适,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还可使用乳梨醇,其作用与乳果糖类似,安全性较好。对于不能口服者,可通过鼻胃管注入泻剂清洁肠道。
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常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通过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需谨慎,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肾功能情况,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二、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谷氨酸能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但严重肾功能不全伴高钾血症者禁用谷氨酸钾,严重肝功能不全伴低钾血症者禁用谷氨酸钠,需根据患者电解质情况选择使用。
精氨酸: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而降低血氨,适用于不宜应用谷氨酸盐的患者,但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能引起流涎、面色潮红与呕吐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肝功能不全、高氯性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慎用。
三、调节神经递质
氟马西尼:可拮抗内源性苯二氮?所致的神经抑制,适用于部分肝性脑病患者,但有癫痫史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四、其他治疗措施
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可应用支链氨基酸制剂,补充患者所需的支链氨基酸,纠正氨基酸代谢失衡,对肝性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肝功能较差、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但使用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氨基酸水平及肝肾功能。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于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性脑病,尤其是重型肝性脑病患者,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彻底纠正肝脏的功能障碍,但肝移植面临供体短缺、手术风险及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谨慎选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多有减退,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如使用利尿剂时要防止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肝性脑病的治疗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清洁肠道可选择较为温和的方法,药物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等治疗手段在儿童中的应用需严格评估风险与收益。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肝性脑病的治疗需权衡母婴双方的情况,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清洁肠道可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人工肝支持治疗等需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



